《芳华》:你被欺负,才不是因为善良,而是太与众不同了
首发于“人神共奋(ID:tongyipaocha)”微信公众号
每周二原创:职场学习类干货
每周五原创:解读经典,笑看职场
人们不在乎生活的好坏,但不能容忍别人跟他们不一样。
1/5
有关学雷锋的集体记忆
电影《芳华》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,丁丁发现军装丢了,旁边有人说:“整天学雷锋,不是有谁悄悄帮你洗了吧?”
冯小刚在电影中留下了大量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象征,又不便说明,其中唯一能从50后穿透到90后记忆的,应该就是“学雷锋”这个词了。因为学雷锋最热闹的时候,常常发生抢着洗别人刚刚脱下的脏衣服的事儿。
记得我小时候,每到3月5日前后,学校要求我们每人都要做一件好事,可哪有那么多好事啊?那些时候祖国人民还很年轻,大街上半天也看不到个要过马路的老奶奶。最后我们班同学就按组分配任务——谁负责丢东西,谁负责捡。
这些几代人共同的记忆遇到了网络时代,就变成了一个个的段子:
在街头散步,看到一个老奶奶摔倒在地,我正准备假装没看见,但我脑海里想起雷锋的事迹,于是我加快步伐,赶回去给室友补袜子。
不过,这些记忆到了严歌苓、冯小刚手里,就变成了对人性的拷问。
雷锋不仅仅是一个好人,而是一个真正的英雄,是一个离普通人的思想觉悟十万八千里的英雄,一个挂在墙上的英雄。
可如果你身边真的出现了一位“活雷锋”,你该怎么办?
2/5
当刘峰成了雷锋
影片中有一句台词:
“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,最能识别善良,也最珍惜善良。”
这句话引发了很多观众的共鸣:对啊,我就跟那刘峰一样,太善良了,才被人欺负的。
或者引发了大家的自我解脱:知道我为什么不做好人了吧?好人没好报啊!
用这句话,一浇心中块垒是可以的,但用来解释影片中男主角的遭遇,没说到重点。
刘峰是因为善良才被人欺负的吗?
影片中触摸事件之后,淑雯劝丁丁不要小题大作:“医生啊干事啊那些人都能抱你,为什么偏偏刘峰不能抱?”
你看看丁丁是怎么说的:“谁都能抱,就他不行!他是活雷锋!他就不行!”
在那个年代,学雷锋是一项人人要过关的政治任务,就好像跳舞中的基本动作,没它什么都不行,但及格就行了,谁也没太当回事儿。
有人太当回事儿了,就成了别人眼里的“事儿”,今天的话,叫“装逼”。
不管是在那个年代,还是现在,普通人的生活都有两套标准:一种是政治上正确的、朋友圈里转发的标准,一种是生活的、家庭的、小群体内部的标准。
就像在宿舍里,大家可以拿“学雷锋”开玩笑,可这种话在正式场合说,那就吃不了兜着走。
刘峰的问题,就在于“学雷锋”把自己学成“活雷锋”,活雷锋也不是问题,那个年代的活雷锋多了去了,更大的问题是他把两套标准合二为一。这就彻底拉开了和群众的距离,沦为了群体眼中的异类,这也为后来“英雄落井,众人下石”埋下了伏笔。
说起来,本片的女主角,也是一个异类,小说里交待得很清楚——家庭悲剧造成了她鬼鬼祟祟的风格、偷窃撒谎的习惯,再加上多毛多汗的体质、粗制滥造的泡沫胸罩,这些从来都是被群体孤立的重要特征。
就像余华在《许三观卖血记》前言里说的:“他们不在乎生活的好与坏,但不能容忍别人跟他们不一样。”
不过,并非所有的异类都下场悲惨,而且,大部分成功者都有相当严重的“异类体质”,这其中的差别,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?
3/5
你走了,我们怀念,你留下,我们难过
我最近在研究早期的企业管理史,发现一个有意义的现象。
当时的工人最仇恨的既不是资本家,也不是直接欺压他们的工头,而是他们中间最能干的“生产标兵”。
一个工人每天的工作指标是有定额的,完成了就有钱拿,但定额是多少,需要一个标准工作量(今天的话就是KPI),但这个标准,资本家并不知道,所以工人可以想办法怠工,甚至用故意破坏机器的办法,来降低这个标准。
但资本家也有对付工人的办法,就是用高一点的工资找出工人中的“生产标兵”,再用他们的业绩为工作标准。
如果是你一个工人,你能不恨这个“生产标兵”嘛?当然,从逻辑上讲,你应该去反对那些制订这个标准的资本家,但资本家是个模糊的概念,远在天边,你最后还是会仇恨身边那些“默默工作,却连累了大家”的“生产标兵”们。
真正让刘峰被“落井下石”的,也是触动了别人的利益。
我来看看刘峰做过的好事:抗洪救灾这些,跟别人没关系,该拿的荣誉他也拿了;剩下的,帮别人打沙发、带东西、吃剩下的烂饺子、帮炊事班赶猪,都是大家雨露均沾的小事……
我相信,大多数人还是感恩好人的,但问题在于,相比他对别人的威胁,这些感恩实在是微不足道。
影片中,他有一个军校进修的机会,却让给了另一个人,看上去,好像是不关其他人的事。
但你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一想,你刘峰这回不走,下回再有机会,你还会让吗?就算你再让,你会让给我吗?
你就是挡成别人头上的伞,下雨天你为别人挡雨,可出了太阳,阳光也是先落到你的头上。
你走了,我怀念,你留下,我难过。
话题说到这儿,有点沉重。还是换个角度,如果你是一个很牛逼的人,可还没有足够牛逼的地位时,怎么才能不让别人感到威胁?
4/5
异类的三条出路
一个牛逼的人,想要不威胁到别人,基本上会有三个可能,电影里都讲到了。
第一种就是和集体(不是抽象的集体,而是具体的大家)的利益捆绑起来。
前面说到的工人仇视生产标兵的例子。后来的管理者发现,不如把工人编成一个个生产小组,奖金只奖励到小组,再让小组里的“生产标兵”分配到个人,这么做,那些“生产标兵”就一下子从“威胁”变成了人人争取的伙伴。
电影里,战场上的刘峰就属于这种人。
打仗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拿军功,而是保住小命,就连政委都特意交待:“记住,勇敢不是鲁莽”。在一个人人都要保命的地方,一个不要命的人就是别人的护身符,你的与众不同就和集体的利益成功地捆绑在一起。
刘峰第二种结局就是政委一开始为他安排的,军校进修后转成政治干部,那里人人都是标杆,你也就威胁不到别人了。
如果你不幸是一个牛逼的人,如果你又无法融入集体,那你唯一能做的,就是比别人更快地成功,早早给别人让个道,这才是天大的好事。
这也是大部分异类最好的出路,你看那些行事不具一格的成功人士,如果是普通人,早就被骂成SB了。
最糟糕的,就是电影里,刘峰最后的出路,沦落到社会底层,谁也威胁不了,他也“安全”了。
当然,人十有八九会不服气,就像刘峰在1991年跑到海南,可那一年的那个地方,也只有潘石屹,冯仑这些老江湖才能捞一些油水。
5/5
英雄不死,只会慢慢凋零
电影中,刘峰被城管打翻在地,淑雯冲上去愤怒地喊道:“你打残废军人?战斗英雄?”
城管们也害怕了。
其实,任何时代都是需要英雄的,但不能出现身边。
英雄应该被供起来敬仰。如果出现在隔壁,就成了逗逼。
模范就应该送上主席台,老是挡住别人的路,就是一个麻烦。
其实每一个人都有“英雄情节”,作为符号的英雄。
小说里也有一个情节,电影没拍,何穗子去看望已经残疾的刘峰,刘峰用单手把苹果钉在一颗钉子上,再用这只手,神奇地削完了这个苹果。
老兵不死,只会慢慢凋零。在我看来,这个时候的刘峰,比那个自己买本书自学修名表的刘峰,还要牛逼。
与众不同的人,从精神上来说,任何时候都是与众不同的。
(“电影中的职场人生”系列之四)
“电影中的职场人生”系列
学渣逆袭学霸,学霸又被虐回学渣,两部片子一起看,会有什么惊人的发现吗?
人神
共奋
每周两篇原创
颠覆你对职场的看法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